以汉印创作为例,篆刻教学从临摹到创作的方法举要,姜轶

篆刻作为大学书法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有着其自身的内在意义。中国的篆刻艺术是以篆书为主的将书法与镌刻、凿与铸相结合的一门印章艺术。中国的印章最早始于商代,及至宋代,印章一直是审美与实用功能相结合的产物,而元代开始,文人篆刻兴起,篆刻跨入艺术创作时期。战国古玺、秦汉印、明清流派,在印坛的地位可谓三足鼎立,而又各具特色。

早在元代吾丘衍和赵孟兆页等人复古思潮的影响倡导下,印坛确立了“印宗秦汉”的印学理念及秦汉印的历史地位。直到明清之际,学界依然以秦汉印为宗法对象,清代以来出现了很多流派印的大家,诸如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等篆刻家,皆以秦汉印为宗,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博采众长,创作出一批各具自家风貌的汉印印式的作品,给当代的汉印创作带来了成功的经验,对后世的汉印创作启悟绵长。

汉印的临摹与创作转换是大学书法篆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汉印临摹到创作的转换,是篆刻教学的关键与难点,篆刻的临摹是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篆刻创作则是篆刻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从临摹到创作的转换重在转换二字上,现在高校中的书法专业课程设置中,篆刻课程日趋完善,其比例越发上升。在实践教学的临摹课程中学生依样画葫芦式的临摹并非难事,完全可以达到篆刻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其关键与难点则是在篆刻的创作上。创作是检验临摹效果的唯一标准。从创作到临摹应有科学而专业的教学方法,重在“转换”二字,如何转换则是篆刻学习的关键。汉印的创作首先是建立在本科一年级的临摹基础之上,都是经过先临摹而后创作的过程,由实临到仿作或者由意临再进入创作的阶段。篆刻的审美和书法的关系非常密切,篆刻创作的能力是由书法审美与实践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

从临摹到创作的过程,强调转换的方法是其关键所在,也就是在实践的教学中所教授的基本方法。大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一般需要50到60方经典汉印临摹为基础来训练学生的字法、刀法、章法上的认识,这些汉印一般以风格规矩平正一路为主,辅以将军印式。

从临摹到创作的过程,仿作(模仿创作)是最主要的方式。即以某一汉印为参考对象,对其进行风格和形式上的模拟,包括字法、章法、刀法三个要素等。

现试举几例从临摹到创作转换的基本方法。

一、借边套字法

这个方法是篆刻创作之初引导学生从临摹到创作进行思维转换的自觉,也能很好地解决对印章边框、字法及线质的模拟。借用原经典印章的边框残破,套用其原印中原有的字形,补充没有的内容和字法,以同一印风统一协调。以戴家妙仿汉印“吾斋长乐”(图1)为例,可以看出“长乐”二字明显套用原汉私印“左长乐印”(图2)的字法,其印章的斑驳古朴之感也套用原汉代印的气息。

图1 戴家妙 吾斋长乐

图2 汉印 左长乐印

二、移花接木法

这种方法与前一种方法有相似性,但也有不同之处。即将原印的一个或者几个字进行变更,在汉印典中查出更替字的字法与原印相匹配。比如陈巨来给他的老师赵叔孺所仿作的一方汉印便是很好的例证之一。“叔孺得意”(图3)胎息于汉私印“叔得意印”(图4)一印,通过对比,这种偷梁换柱式的借鉴便一目了然了。通过变更原私印的“得”字,而使“孺”字与之相匹配,达到和谐与统一的效果。

图3 陈巨来 叔孺得意

图4 汉印 叔得意印

三、检字模拟法

如果在篆刻教学中规定仿作对象,同时又规定创作内容,在碰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先从篆刻工具书《汉印文字征》或《汉印字典》中检出命题的字法内容,可先摹写几个原字的原貌再斟酌后统一安排,以模仿对象的字法及形式为依托,因字生势。同样可借用边框的外在形式,以统一风格的字法入印。以汉官印“诏假司马”(图5)为仿作对象,命题创作姓名章“姜轶印信”(图6)为例,创作内容没有与仿作对象相同的内容,只能通过对原印风格与气息的把握来进行检字仿作,也可以对边框与线质进行套用。这需要对汉印的风格把握有一定的理解。

图5 汉印 诏假司马

图6 姜轶印信

艺术的创作是从模仿开始的,篆刻艺术的创作也不例外,模仿的相似性越高,说明对原印风格的理解就越深入,进而说明对传统的把控就越扎实。

上述几个方法是篆刻教学的基本方法,我们通过找到原印的特色,或借用相同的偏旁尽可能模仿原印的字法和风格气息,来保持对原印进一步深入理解。通过长期大量的汉印文字、封泥的阅读和摹写来加深对汉印结字方式的总结与归纳,从而浸淫在汉印精神之中,熏陶日久,而融会贯通。

而意临实际上是实临的升华,它要求作者在对原印非常理解的基础上对其风格特征进行某种特点上的夸张与变化,从而强调原印的某一特性。意即意象上、神态上的追求。从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艺术创作,无非以原印内容为载体,传达出一种比原印更加高古传神的气息。明末的书法大家王铎便是意临古帖的高手,近代来楚生也善用此法,所临汉印极得其神韵(图7)。

图7 来楚生 来安左尉

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它是对汉印精神气质上的传神与再现,需要时间的沉淀与人生的修炼。它就像一幅西方大师的肖像画作品,不是五官外形上的相似,而是人物精神气质上的生动刻画,它表达的是一种神韵、内涵和气质的东西。就像吴昌硕的烂铜印(图8),气息斑驳高古,黄牧甫“大司马印”(图9)的刚健纯净,齐白石的“大匠之门”(图10),如将军印一样刀法凌厉,开合张弛。

图8吴昌硕 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

图9 黄牧甫 大司马印

图10 齐白石 大匠之门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erweima_wbz印谱.教程.技法 - 分享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