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做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个范畴,发展到今天,已是枝繁叶茂、流派纷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虽只有方寸之地,却充满着神奇,折射出东方美学的无穷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追随者,为之倾心。但曾几何时却不为人所重,视其为“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之谬。当然,此类言论的产生,是于篆刻艺术的发展过程有关。在其逐步脱离了书画艺术而演变成为一门独立艺术之后,此言论亦不再为世人所顾,是的,由于其特定的表现载体所囿,决定了它始终是在一个方寸之间来进行创作的艺术行为,是客观事实。如何打破这个局限,在极小的天地里表现出大气魄,做出大文章,体现出更深远的艺术内涵,才是根本。
欣赏一件成功的篆刻作品,品味它的“大”概念,是需要丰富的阅历知识,更多的文化修养。首先,要清楚它是一种大文化的概念,要广意地去理解和欣赏,它所折射出的更多的是作者艺术修养和品德,是炼狱后的升华。给人展示的是一种寓意更加远大、深邃的美感和领悟。它的魅力是无穷大的,是海阔天空般的浪漫,带给人浮想联翩的艺术享受。在这一份天地里,颇具代表性的如浙派先驱丁敬,“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将这门艺术的创作空间引入了一个更加宏大的领域。其门生蒋仁的“真水无香”,是其师法丁敬并深谙其神髓之后的创作,苍劲之中更得古意,给人以刚健、劲拙之感。他的更大贡献,是对浙派碎切刀而形成的线条涩拙、斑驳之弊,揉进了汉印之大韵,使其更加整饬、丰富。无论方笔圆画,其线条均具有清丽坚挺之姿、苍深朴实隽秀之态。再看邓石如,由于受家学熏陶,且聪慧好学。诗、书、印具佳,其篆书尤为精绝。并融隶法于篆,自成一家。在篆刻上,将其篆书的功底运用其中,创作了一大批气韵灵动、精神饱满的精品之作,在印坛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他在长期的书篆实践中,悟出了“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计白当黑,奇趣乃生”的篆刻美学观。其典型的代表作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意与古会”、“守素轩”。在作品中可见每笔均刚健有力,犹如“折钗骨”。结字婀娜多姿,刚柔相见,动静统一。既体现了雄浑朴茂之大气势,又有刚劲秀丽的笔情墨趣。“我以山川浩然之气,融于笔端腕底”。邓石如一生遍游名山大川,心志高远,在书法与篆刻的结合上,开拓了印章艺术的新天地,为后世树立起他以笔法取胜的宗师形象。
谈到将篆刻之道发挥到极致,能使其产生最大化的苍茫、浑穆之境、古拙豪迈之大气的艺术大师,就不能不提到在晚清印坛独放异彩,最具影响力的一代巨匠吴昌硕。他自幼习字读书,广涉博及,书法四体皆精,以篆书为最。到了老年之后,更是风格突出,浑朴老辣、苍润挺拔。其篆刻受多方影响,先摹流派,后追周秦、两汉玺印。将封泥、钟鼎彝器、泉货、灯镜以及砖铭瓦文,融冶于一炉。构成了他大气磅礴、雄强古朴的艺术成就。这“大”气的产生,来源于他的艺术思想,“自我作古空群雄”、“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是其艺术理念的真实照。其为后人留下了诸如“一月安东令”、“无须老人”、“海日楼”等等太多太多的大气,在此不一一妄加评赏,知者品之各悟其所。
方寸天地,通过印人的巧妙构思与经营,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大”世界。它的魅力和所要表达的心声,早已冲破了局限的藩篱,任由艺术家们海阔天空地翱翔,将其在传统文化艺术的领域中,开疆扩土,独树一帜,且经久不衰。
加微信获取:wenbaozha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