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有成就的篆刻家均擅篆书,且篆书风格和印风一致,所谓“印从书出”,清代徐三庚的篆书艺术也不例外。徐三庚篆书节录,汉书,手卷,王福庵题字,说明王福庵对徐[……]
分类: 印外求印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收笔“悬针”较多。书法从篆书开始,学习者应当先学篆书。
大篆,与小篆对称。广义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和书体,包括甲骨文、钟鼎文、籀文和六国文字等;狭义专指周宣王太史籀厘定的文字,即籀文。大篆的代表作品,有《石鼓文》和《秦公簋》铭文等。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秦时刻石如《泰山》、《峄山》、《琅琊台》等,为小篆之代表作品。
篆体书法在魏晋以后走向式微,到唐以李阳冰为代表。在清代迎来二次高峰,如王澍、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建国后有王福庵、王友谊、沙孟海、黄宾虹、刘江等。
任伯年没骨法画鸡当数第一,手法丰富,造型生动灵活
历代善画鸡者灿若云锦,众多的画鸡高手中,首推任伯年的鸡,其表现手法丰富,造型生动灵活。任伯年尤以没骨法画鸡出色,淡墨与色彩相交溶,风格明快、温馨、清新、[……]
皇室画派雍容再现,爱新觉罗溥佐国画花鸟,清新飘逸
爱新觉罗·溥佐(1918年5月7日-2001年9月10日),满族。中国画画家。北京人。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自幼在父亲爱新觉罗·载瀛及兄溥雪斋、[……]
何绍基隶书,临汉武荣碑,计八页十六面,谭泽闿藏品
何绍基临汉《武荣碑》1862年作,线装一册,计八页十六面,每面三行,行四字,共隶书一百八十六字。民国年间为谭泽闿藏品,1926年谭氏提供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
开眼界了,何绍基的楹联赏析,独特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猿叟,又作蝯叟。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何绍基是清代晚期继阮元、包世臣理论鼓吹之后[……]
吴待秋,拟张果亭十八罗汉册,神态各异气度超然,荐
吴待秋(1878-1949),浙江桐乡人。名徵,别号袌鋗居士、疏林仲子、春晖外史、鹭鸶湾人、括苍亭长,晚署老鋗。金石书画兼长,作画擅山水、花卉,亦能人物仕女,晚[……]
碑学典范,徐三庚楷书题竹跋文,笔法跳跃,形态奇绝
徐三庚的四屏楷书,每屏高151公分、宽40公分。内容取自金农题竹跋文,初看难解其意,后经考证发现,该文通篇通假字、异体字较多,且涉及宋、元、清多位艺术大[……]
徐三庚篆书,节录王子渊圣主得贤臣颂,纸本四屏立轴
在印坛,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胡匊鄰、吴昌硕、黄牧甫被后世并称为晚清六大家。比起明末的文彭、何震等五大家,以及浙派丁敬为首的西泠八家,晚清六家的共同特[……]
不朽的匾额,传世的墨宝,吴昌硕的匾额书法25幅欣赏
匾额又称牌匾、招牌。小小的一方匾额,融入了中国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等艺术, 集字、印、雕、色为一体。匾额最初运用在帝王的宫殿上, 后来逐渐发展到文人士大夫[……]
海派佼佼者,任伯年人物画80幅,着墨不多而意境深远
任颐(1840—1896),字伯年,号小楼,浙江绍兴人,清代大画家。任伯年乃是处于中国古代社会与近现代交界线上的一位人物,而他的绘画在清末画坛犹如奇峰崛起,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