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艺术史上,赵之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一生在诗、书、画、印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自幼读书习字,博闻强识,曾以书画为生。参加过[……]
标签: 赵之谦
赵之谦(1829年8月-1884年11月),汉族,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huī)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
赵之谦篆刻初摹西泠八家,后追皖派,参以诏版、汉镜文、钱币文、瓦当文、封泥等,形成章法多变,意境清新的独特风貌,并创阳文边款,其艺术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在清末艺坛上影响很大。
尽管赵之谦一生所刻不到四百方印作,但他已站到了清代篆刻的颠峰。其中诸多的历史经典,影响着后来的吴昌硕、黄牧甫、任颐、赵叔儒、易大厂,直至这一百多年的整个篆刻史。
书画作品传世者甚多,后人编辑出版画册、画集多种,著《悲盦居士文》、《悲盦居士诗》、《勇庐闲诘》、《补寰宇访碑录》、《六朝别字记》,其印有《二金蝶堂印谱》。
邓石如之后,小篆创新大师赵之谦,以北魏造像法入篆法
赵之谦是继邓石如之后在小篆上又一位有创新的书法大师。所作篆书受包世臣《艺舟双楫》中推崇北碑以及“钩捺抵送,万毫齐力”的主张,在邓石如的基础上掺以魏碑笔意[……]
黄牧甫临仿赵氏作品,师其心而非追其迹,更高级的学习
黄牧甫自称“篆刻无所师承”(“同听秋声馆印”款),实为自谦之语。黄牧甫学印虽未曾拜过名师,但其私淑之众,取法之广,变人为己,化古为今,令人叹为观止。黄牧甫师法赵[……]
金石治印为师,乾嘉学派对赵之谦印学思想及艺术的影响
赵之谦的篆刻艺术实践,是印外求印的创新模式,而这个“外”,正是他一生继承乾嘉学派余绪而对汉学的不懈研求,和对金石碑版不遗余力的搜罗鉴赏,进而将其中的精粹融入篆刻[……]
赵之谦留红处理,几方白文印评析,疏密对比无失衡之患
才情大师,赵之谦的篆刻108品,高清印蜕原石及边款赏析
赵之谦,浙江会稽人。字撝叔、益甫,别号冷君、悲盦、铁三、无闷等。晚清著名艺术家。他在书法、绘画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建树,在碑刻考证、诗文研究等方面的造诣颇深[……]
初学浙派篆刻印谱推荐,赵之谦印谱,取材广阔意境清新
《赵之谦印谱》作者赵之谦的篆刻初学浙派,进而于秦汉玺印、宋元朱文、皖派篆刻均有深邃的研究。他从邓石如使用各体篆文刻印得到启发,广泛地将秦权诏版、汉碑篆额[……]
不以印传,赵之谦篆刻生涯作品精选高清赏,附印文边款
“不以印传”表明了篆刻在他心中的那份纯粹,“盛年息刀”给篆刻史留下了一个不小的遗憾。但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赵之谦,近一百多年来的艺术史该如何编写?如果不是在那[……]
赵之谦边款里面的印论,把印人创作从印章内拉到印章外
赵之谦开启了“印外求印”的篆刻理念,把印人的创作学习目光真正从印章内拉到印章外。仅从这一点上来说,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可惜他一生篆刻创作并不丰富,仅不到400方印[……]
赵之谦的10方经典印章欣赏,风格及章法布局,用刀解读
赵之谦(1829—1884),原名铁三,后改名益甫,中年后定名为之谦,字扌为叔,别号有憨寮、支自、梅庵、冷君、悲盦、无闷。斋室名二金蝶堂、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