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叔孺,浙江鄞县人,室名二弩精舍。篆刻兼浙皖两派之长,力追秦汉,得力于赵之谦处最多,尤对宋之圆朱文的研究发展有重要贡献。
宣和印社成立于1935年[……]
赵叔孺(1874-1945),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原名润祥,字献忱、叔孺,后易名时棢,号纫苌,晚年自号二弩老人,以叔孺行世。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国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可称“近世之赵孟頫”。
赵叔孺擅长画马,主要是传承了宋代李公麟和元代赵孟頫的画法,又借鉴清初宫廷画师郎世宁的西洋画法,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赵叔孺一生之中,绘画不过百帧,算不上多产,但他的画少而精,有“一马黄金十笏”之称。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赵叔孺的鞍马,吴湖帆的山水,冯超然的人物,吴待秋的花卉,有“四家绝技”之称誉。
赵氏门下弟子凡七十二人,以篆刻名家陈巨来最早,潘君诺为最后。其他如方介堪、支慈庵、戈湘岚、沙孟海、徐邦达、张鲁盦、张雪父、叶园露、厉国香等人都能传其薪火,为艺林翘楚。
更值得称道的是赵叔孺的篆刻,他兼浙皖两派之长,得前辈赵之谦的精髓,又精研古金石学,另成一家,营造出典丽恬静的气象,时人推崇其为二百年来第一。他68岁时刊行了《二弩精舍印谱》六卷,内有自刻印三百钮,堪称代表作品。
据了解,赵叔孺一生大约篆刻了一千钮印子。代表性的有:汉白文“仆累庐”、“特健药”、“照读楼”、“听涛轩”诸印;朱文有仿宋元印“云怡书屋”、“安和室”、“破贴斋”、“七姊八妹九兄弟”、“月上”等印,皆是上乘之作。
赵叔孺(1874~1945),名时棡,字献枕、叔孺,号纫云,晚号二弩老人,室名二弩精舍、南碧龛等,浙江鄞县人。书工四体,花鸟山水,皆擅胜场。富收藏,精鉴别。求艺[……]
赵叔孺活跃于印坛之初,正是吴昌硕声誉如日中天之时。沙孟海在《沙村印话》中称:“历三百年之推递移变,猛利至吴岳老(吴昌硕),和平至赵叔老(赵叔孺),可谓惊心动魄,[……]
赵叔孺,名时棡,字献忱。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月,卒于民国34年(1945年)3月,享年72岁。他毕生孜孜不倦于书、画、篆刻诸方面的创作和研究,还精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