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造成为习惯,让传统文化成为创造的源泉,让欣赏传统文化成为一种享受。”是我篆刻教学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三年来,在我校教科室的帮助下,形成了教育科研的浓厚氛[……]
标签: 印学论文
吴昌硕的生平第一部自钤印谱,朴巢印存,作者梅松解读
《朴巢印存》是吴昌硕生平最早的一部自钤印谱,现藏浙江省博物馆,一直没有对外公开。《昌古硕今:纪念吴昌硕先生诞辰一百七十周年特展图录》中,首次将其收录出版,只可惜[……]
吴昌硕篆刻分期,与日本友人交往及期间印谱,韩天雍
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初名俊卿,字仓石,后改字昌硕,号缶庐、苦铁、破荷、大聋、缶道人等,中年后以字昌硕名世。浙江安吉人。曾做过一个月安东知县,后辞职。早[……]
浅谈吴昌硕刻的三方印章,一月安东令,篆刻小站分享
以诗书画印驰骋艺坛的海派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冬,曾接连刻制了三颗同样文字的印:“一月安东令”。用他最拿手的绝活记叙了他一生唯一经历过的一[……]
论古代印章线条的文化渊源,不同时期印章线条的产生
对于任何一个时代、一个流派、一个群体、一个艺术形态甚至一个小的艺术特征的准确把握,都离不开融入文化大系统中去思考和分析。线条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没有线条就没有[……]
篆刻的基本刀法不是两种,论篆刻中的摆刀,陈国成文
“古来印说浩卷繁帙,皆以论刀法为畏途,为迷途,或不言其详,或玄乎其说,或因袭旧文,或视为末技,或凭空自造大言,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天衡语)篆刻家对刀法的重视[……]
流派印对金文入印的认识与实践,吴炬,篆刻小站转载
金文入印的历史,是一部金文学术研究、篆刻理论发展和篆刻实践尝试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创新史。明清以来崛起的流派印人,他们大胆尝试,孜孜以求,寻求秦汉印之外的突破,在理[……]
有比较才有鉴别,晚清三大篆刻家比较研究,陈道义文
在清代晚期的印坛上,赫然出现了三位篆刻大家,这就是后世印人一致推崇并仰慕的赵之谦、吴昌硕和黄士陵。这三位大家,可以说是处在同一时代(因为吴、黄年龄相仿,而赵也只[……]
关于赵之谦刻朱文印,鹤庐,西泠印社社员茅子良,文
近读朱琪先生在《西泠艺丛》2019年第3期发表的《丁辅之“鹤庐”别号小考》一文,颇受启发。在此将今年略知之信息介绍如下,并乞读者诸君指谬。篆刻小站转载。[……]
一官坐失布衣高,明代人张灏和他的学山堂印谱,黄辉文
《学山堂印谱》为我国古代三堂印谱之首,辑录者为明代太仓人张灏。张灏在明代文人中不见经传,而经他辑录的《学山堂印谱》却在后世广为流传。从传世的《承清馆印谱》《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