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新見戰國兩漢封泥展圖錄》輯錄戰國官私封泥3種,西漢官印封泥101種,東漢官印封泥11種,合共115種,是從齊國文字博物館逾千件藏品中精選而出,相當[……]
標籤: 封泥
西漢景帝陽陵出土的印章與封泥等,印鈕多樣,內涵豐富
漢陽陵是西漢第四代皇帝劉啟和王皇后的同塋異穴合葬陵園,位於西安北方渭河北麓二級台地之上,是目前考古工作做得最多的一個西漢帝王陵園,全國首批12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
我國第一位為封泥正名的人,首次確定封泥概念,吳式芬
山東海豐(今無棣縣)人吳式芬,是“海豐吳氏”的優秀代表,半生為官,一生學問,在金石、古璽印等研究領域,多項成果具有開創意義,所著《捃古錄》是一部集大成的金石總目[……]
最早的封泥印譜,封泥考略,10卷849方,第1卷96方賞析
《封泥考略》是中國清代金石學著作。吳式芬、陳介祺合撰。共10卷 。光緒三十年(1904)刊行。著錄四川、西安、山東、臨淄出土的秦漢及少量戰國封泥,共849方。編[……]
傅嘉儀編秦封泥匯考,集封泥1637品,篆刻家菅原石廬序
菅原石廬(1934-2010),日本篆刻家,師從小林斗庵,享譽日本印壇,齋號鴨雄綠齋。菅原石廬富藏中國璽印,並曾結集為《鴨雄綠齋藏中國古璽印精選》。曾任日展評議[……]
山東九宮閣齊國文字博物館,藏戰國兩漢封泥49件實物圖
封泥作為古代官署及私人日常用印封緘的遺迹,近兩百年來,才陸續被發現。她是除印章本身外,最能反映古璽印真實面貌的實物載體。它的社會功能和郵驛制度以及所含括的職官、[……]
封泥彙編,集周秦兩漢封泥1115枚,印人學者,求之不得
封泥彙編,側重於篆刻藝術的借鑒,基本上是依據正、續、再續《封泥考略》三編,去其印文重複者,印面過於損壞者,刪去原書的考釋文字,共得周、秦、兩漢封泥111[……]
秦漢封泥,千年泥塊上的秘密,14枚秦封印泥釋文與背景
(版別各異的“篤”字封泥是商貿過程中誠信的標誌)封泥,又稱’泥封’。封泥區別於印章,是古人用印的遺迹──蓋有古代印章的乾燥堅硬的泥團──保留下來的珍貴實[……]
從封泥看秦代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秦封泥職官地理研究
封泥,又稱泥封、藝泥,是蓋有古代璽印的乾燥堅硬的泥團,作為古代緘封公文書信、物品以防私拆的信驗物。封泥的製作流程,是將需要保存或密封運輸的物品或簡牘文書用繩捆紮[……]
古代封泥的發現,封泥泥封的用途,封泥顏色與等級區別
封泥,也叫泥封,是古代把印章按在泥上作為門戶和包裹封口的憑記,據《後漢書•百官志》記載:“守宮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御紙筆墨及尚書財用諸物及封泥。”這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