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黟山派开宗大师黄士陵,字牧甫(一作穆甫),号倦叟,别号黟山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黄士陵出生在安徽黟县五都黄村一户书香人家。1908年,黄士陵病逝家[……]
标签: 黄士陵
黄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父、穆甫,别号倦臾、黟山人,安徽黟县人。侨寓广州颇久。所作篆书,渊懿朴茂。画力追徐崇嗣没骨法,善摹彝器图形。
治印早年取法吴熙载、赵之谦,又于秦汉玺印外,大量取资钟鼎泉布、秦权汉瓦、镜铭碑碣,化古为新,形成特有的印文体势。
以薄刃冲刀力求再现汉铜印古丽妍美的本来面目。作品于平直中寓巧思,光整中求古穆,运刀峻峭犀利,而益见圆腴丰厚,看似呆板,实有变化。
侧款用北魏书体,泼辣挺劲,锋棱毕现,腕力之强,时人无以匹敌。能在皖、浙两派外自成一家,人称“黟山派”。
刻有《波罗蜜多心经印谱》、《黟山人黄牧甫印集》。
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黄士陵佳作七枚,匡时戊戌年春拍
黄士陵(1849-1909?),字牧甫,又作牧父、穆父、穆甫,晚年别署黟山人、黟山病叟、倦叟、倦游窠主,室名蜗篆居、延清芬室、旧德邻屋、古槐邻屋等。安徽黟县黄村[……]
黄士陵刻寿山石印,朱文兽钮章,酌水励清,壬辰冬月刻
南园休问校书堂,珍秦斋藏黟山黄士陵书画篆刻作品赏析
晚清时期,随着乾嘉金石学兴盛后带来了整个学术层面的探索革新,梁启超撰《清代学术概论》中对此现象作评:“金石学之在清代又彪然成一科学也。自顾炎武著《金石文字记》,[……]
黄士陵刻寿山石羊钮朱文印章,蕙香室,平直光洁见奇崛
甲午秋七月,徽派盟主黄士陵,刻青田石朱文印章,颖川
黄士陵各体篆书四条屏38岁时所作,在国子监研习金石学
不仅仅是一件临摹作品,黄士陵51岁临西周颂鼎铭文手卷
黄士陵集金文条屏,立轴,冲飚倾山,而不能效力于豪秋
近现代篆刻逆市发力,吴昌硕、黄士陵、齐白石篆刻点评
篆刻,作为中国本土文化生成的一种艺术,其艺术价值日益为人所重。篆刻艺术发展到晚清,呈现了多姿多彩的流派格局,从技法到理论已趋于完备、成熟。到了近现代,篆刻艺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