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堂钱老师的“无倦苦斋”,珍护赵撝叔、黄牧甫、吴昌硕的刻印均逾百,称雄当世。钱老师收藏黄牧甫印章, 始于六十年代初期。一下子从广州收到一百四十九方。一位黄文宽先[……]
标签: 黄牧甫
黄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父、穆甫,别号倦臾、黟山人,安徽黟县人。侨寓广州颇久。所作篆书,渊懿朴茂。画力追徐崇嗣没骨法,善摹彝器图形。
治印早年取法吴熙载、赵之谦,又于秦汉玺印外,大量取资钟鼎泉布、秦权汉瓦、镜铭碑碣,化古为新,形成特有的印文体势。
以薄刃冲刀力求再现汉铜印古丽妍美的本来面目。作品于平直中寓巧思,光整中求古穆,运刀峻峭犀利,而益见圆腴丰厚,看似呆板,实有变化。
侧款用北魏书体,泼辣挺劲,锋棱毕现,腕力之强,时人无以匹敌。能在皖、浙两派外自成一家,人称“黟山派”。
刻有《波罗蜜多心经印谱》、《黟山人黄牧甫印集》。
黄牧甫印存,1981年版沙孟海题签王福庵题字,西泠印社
在晚清的印坛上,黄牧甫和吴昌硕都是开宗立派、成就极髙的大师,而且同样兼擅书画,堪称一时瑜亮。可惜牧甫五十多岁就退隐家乡,不再以艺术面世,因此影响远不如吴[……]
印宗秦汉为印人之金科玉律,黄牧甫学秦汉印,汲取神髓
明季文人印大兴之后,“印宗秦汉”已成为印人之金科玉律。清代吴云说:“尝谓印章之有秦、汉,犹文章有六经也。为文者必本六经,作印者必宗秦、汉,其旨一也” (《钱胡印[……]
黄牧甫临仿赵氏作品,师其心而非追其迹,更高级的学习
黄牧甫自称“篆刻无所师承”(“同听秋声馆印”款),实为自谦之语。黄牧甫学印虽未曾拜过名师,但其私淑之众,取法之广,变人为己,化古为今,令人叹为观止。黄牧甫师法赵[……]
广州黄牧甫学吴让之,让翁印式一直是黄牧甫印作的楷则
黄牧甫自称“篆刻无所师承”(“同听秋声馆印”款),实为自谦之语。黄牧甫学印虽未曾拜过名师,但其私淑之众,取法之广,变人为己,化古为今,令人叹为观止。黄牧甫于吴让[……]
黄牧甫在南昌期间,曾师法邓石如,刀法以冲刀为主浑厚
黄牧甫自称“篆刻无所师承”(“同听秋声馆印”款),实为自谦之语。黄牧甫学印虽未曾拜过名师,但其私淑之众,取法之广,变人为己,化古为今,令人叹为观止。在南昌期间,[……]
青年黄牧甫篆刻,学陈曼生阶段得其用刀三昧,不失本分
黄牧甫自称“篆刻无所师承”(“同听秋声馆印”款),实为自谦之语。黄牧甫学印虽未曾拜过名师,但其私淑之众,取法之广,变人为己,化古为今,令人叹为观止。青年时期师法[……]
大师黄牧甫,朱文印上下千年白文印黄遵宪印,两枚赏析
黄牧甫(1849—1908 ),安徽黟县人。原名士陵, 字牧甫,晚年别署夥山人。他是篆刻“黟山派”的开 宗大师,为晚清篆刻史上能与吴昌硕比肩的另一座高峰。[……]
继往开来名家黄牧甫,黄牧甫篆刻风格浅析,喜薄刃冲刀
黄牧甫(1849~1908年),是近代印坛影响甚广的篆刻大家。其治印的刀法、篆法和章法,不与人同,貌似平淡,但寓巧于拙,寓奇于平,充分利用平斜曲直、粗细欹正之间[……]
黄牧甫篆刻风格浅析,貌似平淡但寓巧于拙,粗犷或粗俗
黄牧甫(1849~1908年),是近代印坛影响甚广的篆刻大家。其治印的刀法、篆法和章法,不与人同,貌似平淡,但寓巧于拙,寓奇于平,充分利用平斜曲直、粗细欹正之间[……]